发布于 

用AI生成数据训练AI会有问题吗?

让我们从一个不那么恰当的类比开始——一个人,通过读自己原创的书稿,能受到新的启发、获得能力的提升吗?不必急着回答,因为AI大模型的学习机制,和人类的学习机制,是截然不同的。但可以肯定,至少有一点人比AI靠谱——人不会因为看自己的作品失忆、变坏、变笨,目前的AI呢,还真不一定……

首先,AI生成的数据良莠不齐,且难以分辨。以目前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为例,在生成文本时,通常会在每个步骤中做出高概率候选结果的随机选择,即使在相同的上下文中,模型也可能生成不同的续写。这种随机性可以增加模型的创新性和多样性,但也可能导致质量的不稳定。虽然这些模型在处理大规模的文本数据方面表现出色,但它们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含义。模型没有人类的常识、情感和道德观念,因此可能会生成不准确、不合逻辑或者不适当的内容。大语言模型的训练数据来自于网络,这意味着它们接触到的信息范围极广,包括高质量的事实表述、学术文章和低质量的网络评论及谣言甚至其它各种不良内容。如果模型在训练过程中接触到大量的低质量内容,那么它可能会学习到这些内容的不良风格和模式。如果能“去其糟粕”,将生成的数据清洗干净,那当然再好不过,可遗憾的是,尽管目前存在一些自动化的文本质量评估方法,用来评估生成文本的流畅性、一致性等,但这些方法可能无法全面评估生成文本的质量。例如,一个句子可能在语法上完全正确,但在语义上完全没有意义,或在道德层面消极甚至反社会、反人性。这使得区分AI生成的高质量和低质量文本变得非常困难。

人工反馈强化学习(RLHF)能保证生成质量吗?RLHF是一种常用的策略,通过人工评估和反馈来调整AI模型的行为,以使其与人类价值观对齐,避免生成低质量内容。但这种方法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错,以找到能够最大化奖励的策略。对于复杂的任务,如文本生成,这个过程可能非常复杂和耗时。RLHF虽然可以解决一些明显的问题,但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源于模型的基本架构或训练数据,通过微调很难根本解决。更进一步,在RLHF训练过程中,模型可能会忘记之前学到的一些知识,这被称为灾难性遗忘。例如,当模型在人工反馈强化学习过程中过度优化某一特定任务时,可能会忘记其他任务的知识。这可能导致模型在某些方面的能力退化。人工反馈强化学习需要大量的人工评估和反馈,这可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人的评估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一致性,也可能会影响训练的效果。

综上所述,AI生成的数据质量难以保证。如果不加以区分,将包括高质量的结果和不合理、不符合逻辑,甚至反社会、反人性的结果在内的所有数据都用于训练,那么可能会对模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模型可能会从不合理、不符合逻辑的数据中学习到不适当的规律,从而在未来的预测中产生错误的、甚至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的输出;包含大量质量低下的训练样本,可能会降低整体模型的预测质量和准确性,高质量的数据可能被大量低质量数据淹没,导致模型的性能下降;如果训练数据中包含反社会、反人性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会被模型学习并在未来的预测中体现出来,这可能导致模型的输出存在严重的偏见和歧视;模型可能过度拟合这些不合理、不符合逻辑的数据,或者具有某种特定的偏见或者偏斜的数据,从而遗忘它在更广泛、更均衡的数据上学习到的知识,导致在面对真实、合理的数据时,泛化能力受损——即使AI生成数据不包含低质量内容,如果其不能准确地反映真实世界的总体分布,那么这些数据也可能会降低模型在面对未见过任务时的泛化能力

那么,AI模型有可能“涌现”出对生成内容质量的“品味”,找到对真实世界分布的“感觉”吗?作为一种计算模型,AI模型是通过数学运算和大量数据的训练来进行预测和决策的,并不具有真实的“感觉”或“品味”。然而,从某种程度上,AI模型可以通过学习和优化来逼近(模仿)这些功能。AI模型可以通过学习评价函数或损失函数来优化它们生成的内容质量。例如,对于语言模型,可以通过学习评估语法正确性、信息完整性、创新性等因素的评价函数来优化生成的文本质量。然而,这需要大量的标注数据和精心设计的评价函数,否则模型可能会过度优化某些容易量化的指标,而忽视其他重要的质量因素。AI模型可以通过学习真实世界数据的分布来优化其泛化能力。包括使用更大规模、更多样化的训练数据,以及使用正则化技术来防止过拟合。然而,由于真实世界的复杂性,模型可能很难完全捕捉到所有的数据分布特征,尤其是在任务不明确、数据超级稀缺的情况下。AI模型确实可以通过自监督学习方法来实现自我进化。在这种方法中,模型在没有人工标注的数据上进行训练,通过预测数据的某些部分来学习数据的结构和模式。然而,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如何设计有效的自监督任务,如何解决模型的过拟合问题,以及如何确保模型的学习符合我们的期望和价值观等。总的来说,虽然AI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对内容质量的“品味”和对真实世界分布的“感觉”,但它们依然依赖于我们人类设计的算法、损失函数和训练策略。未来的研究可能会发现更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模型的质量判断和泛化能力,以及实现模型的自我进化。

最后,类比基因多样性的概念,也许可以更深入地理解AI训练数据的多样性和相似性对大模型质量的影响。基因多样性在生物学上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意味着一个物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增加物种的生存和繁衍能力。在AI训练中,数据多样性也同样重要。多样性丰富的数据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帮助AI模型学习和理解更广泛的模式和关系,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如果训练数据只来自AI生成的一部分,那么这些数据可能具有相似的风格和偏见,这会限制AI模型的学习和理解能力,降低其在处理新颖、未见过的任务时的表现。近亲繁殖可能导致基因的同质化,增加了有害基因的表达和累积,从而影响个体的健康和生存能力。在AI训练中,如果数据过于相似或重复,也会引起类似的问题。如果一个AI模型主要或完全使用由自身或类似模型生成的数据进行训练,那么这种“数据近亲繁殖”可能导致模型的学习过程中出现过拟合,使模型在面对新的、与训练数据不同的数据时表现不佳。此外,这种方式还可能导致模型的偏见和错误被放大,从而降低输出内容的质量。

为了避免使用AI生成数据进行训练对大模型质量的不利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对AI生成的数据通过立法等手段在生成、分发、使用等各环节与人工数据有效区分,这是一种可能的策略,以管理和控制AI生成内容的质量和公平性,有助于提高透明度,使用户在使用这些数据时能做出知情的决定。对AI生成的数据进行筛选和质量控制,去除低质量、错误信息或者偏离真实分布的数据,确保训练数据的质量。可以采用人工或半自动的方式进行数据清洗和筛选。尽可能使用多元、多样性的数据进行训练,避免数据单一导致的过拟合,保证训练数据能够覆盖真实世界的多种情况。对模型的架构进行优化,如引入多头多层次的注意力机制,使得模型更能注意到重要的信息;对训练策略进行调整,如采用迁移学习、元学习等方法,使得模型能更好地学习和泛化;对训练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模型的过拟合等问题。建立有效的模型评估和反馈机制,对模型生成的结果进行质量评估,及时反馈并调整模型,形成高质量的正反馈过程,使其更好地满足质量要求。遵守相关的法规和伦理指南,保证AI的发展在可接受的道德和社会范围内。这也可以帮助确保AI生成的数据和其结果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